碱性磷酸酶
6 f; ~* x2 q. X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zmEl0GthL66AU2yP_rd
+ e$ y. |! X0 v4 |* p; K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3 a7 h1 T# R( [4 T) @
这种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发现有 AKP1 、AKP2 、AKP3 、AKP4 、AKP5 与 AKP6 六种同功酶。其中第 1 、 2 、 6 种均来自肝脏,第 3 种来自骨细胞,第 4 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 5 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血清中的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生长期儿童血清内的大多数来自成骨细胞和生长中的骨软骨细胞,少量来自肝。' t6 M" W& m# `2 p8 i2 m
2 K5 a4 V( d1 f, x4 q' n2 j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4 D2 D- ]4 n8 o. o5 Y7 m
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1]0 E! t' g# i, t* w- F% B7 L9 t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具体讨论如下:
- }5 `+ {/ u- Y! w0 t5 t9 R1、生理性原因 儿童骨骼发育期、孕妇、骨折愈合期,这些情况下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很活跃,所以检测时值会偏高。; |7 ?. U+ b4 C* S* g
2、病理性原因 当人体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偏高。
( b% b: u; w4 K$ [7 {, M3 U3、骨骼有病时,例如佝偻病、骨上肿瘤、软骨病等。; }3 l; X6 o" i. ^. {* _
4、其他不是很常见的疾病,例如肾病、严重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不全、白血病等[2]。. E$ \/ U# u2 n) d+ H
2有何影响
1 W3 {6 b# n& m6 ~$ Z! n$ q6 E5 _' [4 Q4 O; B
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它主要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k: p: K2 X+ V7 y( _' R
3偏高的危害" w$ ?7 H" J, U* j, i( d
* l' M& \; n4 X" f# Z7 G9 O碱性磷酸酶(ALP)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以骨骼,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ALP只能提示胆道梗阻性病变,不能鉴别梗阻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慢肝大多都有多多少少的纤维化现象,只是轻重而已.
6 @$ \/ [* \& S" Q* }6 M- }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肝脏异常,碱性磷酸酶偏高时,有可能是肝囊肿、肝结核、阻塞性黄疸、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等;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骨骼疾病,碱性磷酸酶偏高时,有可能是骨软化症、骨折愈合期、骨细胞癌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3 @; P) h6 v* Q( i
如何降低碱性磷酸酶:" r* ?$ f! _3 B
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3]、肠、胎盘等组织中。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人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你最好进一步进行检查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碱性磷酸酶升高,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你用传统中药川楝子,佛手柑,白术,八月柞,木蝴蝶,龟板,白芍,海南沉,高丽参,泽泻,黄芩,乌术粉,茯苓,柴胡,金精粉,白砂糖,蜂蜜,猪苦胆汁治疗。; F9 h) T0 B& _2 }( s0 ]2 U* u
4升高
& u' p* q& F) a8 u* e" C3 P R% B: M, L# R) t4 U p2 }1 m
能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疾病6 C2 G8 X* n7 x H
1.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肝癌、肝炎、肝外胆道阻塞等可造成碱性磷酸酶升高。2 o0 Y0 {+ E( ?+ b
2.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当骨骼发生病变时就会引起碱性磷酸酶升高[4]。5 y9 ~" s3 D' V' q1 V/ z7 ?3 |
5来源# ~/ l- Y; |% c
3 z' L$ o$ b4 \' ^& s- k
人体内情况
! p$ O3 q6 p1 ]( {, J4 z
: [3 Y6 ~/ Y* ?9 A/ a( B* T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
# ]6 }' E) e) w( {+ U4 w4 b5 s7正常范围7 S& F* {$ R; W9 d
$ q2 s; A3 W$ ~$ e
正常范围(连续监测法)
' U& z! J# D1 M% |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 B& v# O0 B) k
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w% [ J" J3 }2 M: M M0 h6 }
高值可能说明有胆管阻塞现象;低值更多出现于儿童和孕妇身上。高值可能表明骨沉积活跃,因为ALP是成骨细胞活动(造骨)的副产物(例如在佩吉氏斯症[畸形性骨炎]的案例中)。& ]% ]( }* f1 C; C
一般来说,低值要比高值少见。
: ^' V* F* \9 X, Z/ \/ N0 x8临床意义' |( j6 F4 P6 U0 U9 L$ n
' r% P; ^# Q2 ?' o/ x" A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 、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 ^" L" W, W6 V6 a" |8 X1.生理性增高: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 r! \( v, I6 ?: K; J3 F/ @7 ]: A2.病理性升高:
- n- g' }# f2 [6 P0 h6 }% u(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 [& D3 X. e0 P' D7 {& {5 a; [(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2 E# M @1 j0 g* c A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y: c0 {/ p' }5 t/ p8 m% X2 u
3.病理性降低: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
; X8 O, p4 N/ B4 x6 H* }8 k; Z10异常原因4 ^( o' s; c0 D8 L m9 ]
0 D/ O( a2 ^$ Y, K8 I* f5 B. \* x
碱性磷酸酶异常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原发、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转氨酶的活性会很高,但碱性磷酸酶稍高或者是正常。而如果是阻塞性黄疸则正好相反,血清碱性磷酸酶会明显升高,转氨酶则轻度增高;而肝癌病变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转氨酶升高却并不明显,血清胆红素也不高。[5], h! v3 k! S) w Y) z. {: v
碱性磷酸酶异常还见于骨骼性疾病,如成骨不全,纤维性骨炎,骨质软化症,骨折修复愈合期,骨转移癌。
6 i3 O% T) P1 r9 m0 i血清碱性磷酸酶异常还有可能因为贫血及肿瘤,儿童甲状腺发育不全;重症型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不全者;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贫血肝病。
1 x, r, G5 q( y# O; g! e. L7 W11抑制作用
; L) I' j- y$ B7 n4 e+ E4 r) V3 r8 {) Y2 x& F \
除来源于胎盘外所有哺乳动物的ALP同工酶都能被高精氨酸所抑制;而除来源于肠和胎盘外所有的ALP同工酶都能被左旋咪唑所抑制;而除了来源于胎盘的ALP(PALP和SEAP)外,几乎所有的ALP都能在65℃2小时即被灭活。
$ w( z0 e, K6 v3 H( O单乙醇胺对碱性磷酸酶有温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6 N! q$ f3 c; ^% p较高浓度的无机磷可竞争性地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N0 ?$ S3 d/ {8 J' b4 Z- B; p
EDTA通过络合碱性磷酸酶而导致该酶活性中心微环境构象发生变化,从而不可逆地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 v% e7 T9 `% k其他的抑制剂还有联苯胺(竞争性)、L-苯丙氨酸和丹酰-L-苯丙氨酸(反竞争性)、含氮杂环氧钒配合物(选择性)、五氯酚(对人胎盘碱性磷酸酶反竞争性抑制)等。; J U) j: ^, x& O/ w$ R( G8 c3 N! k9 ?
12肝胆疾病
8 d; K9 X, a; @( K1 ?0 \' U0 m3 Z& }4 l+ I
肝细胞参与合成ALP,肝胆疾病时增高的ALP来自肝细胞。& Y5 C6 N/ s* {( _8 w9 E+ G
淤胆性疾病时ALP的升高
% W4 [5 S$ @9 s5 X9 TALP存在于毛细胆管面的微绒毛上,在胆汁分泌障碍时明显增高。因胆汁酸刺激而ALP mRNA转译增高,肝细胞合成ALP亦增高。ALP经胆汁排出,肝内外胆管阻塞时,ALP有非常明显的升高,ALP升高先于黄疸的出现,在黄疸消退后还可持续异常。" Y* r7 C$ z- f) Z& j* v- e7 @
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肝移植排斥或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内淤胆,都会使ALP升高,甚至高达正常值的4倍。! J6 S. Z2 E5 |. h4 z# S/ T
肝内占位性病变时ALP的升高: v7 m1 o4 s( J+ E. T. V2 ~
即使无黄疸,在肝占位性病变时血清ALP也可升高,包括肝肿瘤和肝脓肿,机制不明,可能与存在小胆管阻塞有关。在单小叶或节段的胆管阻塞,血清ALP升高可以是唯一的检验异常。$ Q5 n, E/ J2 t% f; k' ~: G$ r# \
恶性肿瘤时ALP明显升高,是肿瘤的标记酶。在肝硬化病人的病程观察中如发现血清ALP升高,须考虑合并HCC的可能性。
, u w: y/ c S- Q6 ]0 N肝转移性肿瘤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一样,血清ALP可明显升高。某些肝外肿瘤也可合成ALP,并不表示肝外肿瘤已有肝转移。
% M* r: ]7 ^1 E9 l6 Q" n成骨细胞与ALP( M l: B; K/ S! u6 a9 a
成骨细胞的活性及成骨作用的变化与血清ALP的活力密切相关。骨骼疾病患者主要由于成骨细胞增殖使血清ALP升高。畸形性骨炎显著升高,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10倍至几十倍,但血清钙磷多正常。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患者ALP变化与病程、病情有关,早期ALP轻度升高,随病情加重而呈持续性上升,可达正常上限的4~10倍。治疗2周后酶活力下降。骨折愈合期ALP活力轻度升高,成骨骨癌者显著升高。各种类型的骨质疏松,良性成骨细胞瘤等ALP无明显变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因田状旁腺素过多引起溶骨作用加强,使ALP活力中度或重度升高,同时血钙升高,血磷降低。此点有助于与畸形骨炎、佝偻病的鉴别。
v$ z" D% v. t' |. m对血清ALP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主要作用在于鉴别血清中升高的ALP是单独地还是同时来自肝和骨组织。血液中同时出现肝型和骨型ALP升高,最常见于恶性肿瘤。肝型ALP增加几乎都是肝脏恶性肿瘤浸润的结果。肝型ALP继发性沉积于骨组织,常可引起成骨反应,因而伴有骨型ALP增高。所以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肝型和骨型都增高的比例较大,定量测定肝型与骨型ALP同工酶,对判断肿瘤的扩散和疗效均具有重要价值。. ^+ l! m1 ?- Z7 o
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 ?. z* ~5 r: C
碱性磷酸酶可出现偏高症状,同时,也可出现偏低症状,碱性磷酸酶[6]偏低的原因,主要可分以下几种:
$ N8 M* f! V! T6 O1.常见于重症型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不全者;* w5 T3 U& w9 s# d
2.营养不良、呆小症;
: o9 v$ F1 q. g3.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贫血;
. K. J E" i% l5 r7 ~+ V1 ~3 @6 N4.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
- h7 O3 D3 g9 {+ w$ l碱性磷酸酶出现低值的现象虽少见,但由于碱性磷酸酶偏低,主要由病理性方面的因素引起,因此,提醒患者切忌轻视此症状的发生![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