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胃癌外科治疗

[复制链接]
9711 22 与爱有别 发表于 2014-11-21 15:56:1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胃癌手术结束时,有肉眼可见的癌残留为R2 切除,镜下发现癌残留为R1 切除,无癌残留证据为R0 切除。胃癌根治术只有做到R0 切除方为治愈性手术,否则属姑息性治疗[1] 。

        胃癌根治术的胃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肿瘤部位、浸润侵犯深度和切缘距离。幽门胃癌和胃窦癌,瘤体边缘距近端手术切缘≥5cm,可行远端胃切除术,否则行全胃切除术。近端胃癌、胃体癌、弥漫性胃癌,以及远端胃癌侵及胃体部,均要行全胃切除术。扩大根治术在胃癌外科治疗中仍有重要地位,关键是如何正确掌握合理的手术指征,大多数学者推荐指征为①第二站淋巴结发现明确转移,按照D>N的原则,扩大淋巴结清扫到第3站;②胃癌灶旁邻近脏器受侵犯或紧邻脏器处有明确淋巴结转移,如脾门;③无远处转移;④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争取使手术达到R0切除,再配合其它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放疗,可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3] 。胃切除2/3以上、淋巴结D2清除的胃癌根治术定名为标准根治术。

        淋巴结廓清:淋巴结切除范围是东、西方国家胃癌外科治疗的分歧所在之一,在日本,D2 或D3 淋巴结切除是胃癌的标准手术,其5 年生存率明显优于西方国家,日本学者报道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术后5年50%以上,根直性切除治愈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5]。

        联合脏器切除:近端胃癌和贲门癌要求切除食管下段,以达到切缘阴性。过去,食管下段切除范围尚无明确界定。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显示,近端胃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下段≥6 cm 方能保证食管下端切缘阴性,日本及我们国内许多三甲医院的手术结果报告显示胃癌侵犯食管,切除4-5厘米食管已经足够,术后病理证示镜下无残留就已经达到R0切除,经腹部根直性全胃切除,离断迷走神经后暴露5-7厘米食管也非常易事。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进展期胃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可达20-30%,特别是贲门癌与侵及食管的胃癌更容易转移到腹主动脉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在国内外已较广泛开展(D3,No.16)。此手术分为预防性清除(术前、术中大体诊断无转移但有肉眼可见的增生的淋巴结)和治疗性清除(术前、术中大体诊断已转移)。目前普遍能接受的指征为:①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②胃癌浸润至浆膜(T3或部分T4),但无腹膜播散或肝脏转移;③第2站淋巴结转移明显并超过3枚,或转移淋巴结较大且明显融合;④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量在3~5枚,没有融合固定在动脉壁之上呈冰冻状的;⑤术者有较丰富的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经验,⑥备有血管手术器材[2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资料显示,若能严格掌握上述手术指征,在D2胃癌根治术基础上开展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并不会显著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且可改善5年生存率。

        胃癌的TNM分期,UICC,AJCC,JCC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和多年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N所属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不一,按TNM分期(UICC),N0为所属淋巴结无转移;N1为1~6个淋巴结转移;N2为7~14个淋巴结转移;N3为15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要求每一例必须检出15个以上淋巴结,这在术前分期中难以做到,也给胃癌手术后检出淋巴结增加了难度[23]

        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有两个亚型,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0.4%,其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Cox-2的高表达与胃癌的预后和生存期呈负相关,它的特异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将为胃癌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26]。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2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6-2-15 12:55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1 15: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胃癌综合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检查结果及分期而制定
1. 根据术前检查化验结果,评估cTNM分期(实际多仅为cTM分期)。
2. 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评估,可耐受手术者:
(1) T1aM0者: EMR(胃镜下粘膜层切除)、或ESD(胃镜下粘膜及粘膜下层切除)、LWR(腹腔镜下楔型切除术)和IGMR(腹腔镜下胃内黏膜切除术)或手术R0切除D0或D1清扫。
(2)T1bM0者:R0切除D2清扫。
(3)T2及以上,M0者:R0切除D2清扫(或可+术前新辅助化放疗)。
(4)M1者若局部可切除,为改善生活质量及减轻癌负荷,可行姑息手术,R2~0切除D0~D2清扫。
(5)M1者若局部无法切除,行胃肠短路手术缓解或以备胃梗阻、空肠造口留置肠内营养管供肠内营养输入或备用于胃排空障碍或梗阻后。
(6)若术前通过胃镜活检发现癌细胞分子水平的药物治疗特异靶点,T2及以上者可考虑术前新辅助化放疗+药物靶向治疗。
3. 根据术后pTNM分期决定术后治疗方案:
(1)T1aM0, R1切除者:按(4)处理。
(2)T1a/1b N0M0,R0切除者:临床观察,随访。为了应对可能存在的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目前常规病理检测不能测出),也可考虑预防性应用S-1(有国产的替吉奥制剂)或卡培他滨单药口服以提高治愈率。R1切除者按(4)处理。
(3)T2N0M0,R0切除者:临床观察或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可考虑S-1或卡培他滨单药口服。R1切除者按(4)处理。
(4)T3/4,或任何T,但N1~3M0,R0~2切除者:氟尿嘧啶类(5-Fu或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或同时+放疗,可考虑疗效较好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XELOX、ECF、XP、SO、SP等。
(5)若术后病理检测发现癌细胞分子水平的药物治疗特异靶点,T2及以上者可考虑术后辅助化放疗+药物靶向治疗。
(6)若术前化放疗或+药物靶向治疗被术前影像学或术后病理检测证实较为有效,则术后应继续该方案,否则换方案。
(7)R0切除D2清扫者术后放疗是否可增加生存期方面的获益尚需进行更多国人的研究。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3 2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与爱有别 于 2014-11-24 15:45 编辑

QQ截图20141123211625.jpg
对胃癌细胞依次为DDP、CBP、FU、MMC、CTX、VCR、OPT、EADM。
QQ截图20141123211625.jpg

QQ截图20141123211625.jpg

β-微管蛋白-Ⅲ( β-tubulin Ⅲ) 表达水平很可能与紫杉醇疗效及患者预后呈负相关[8]; 胸苷磷酸化酶( 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 的高表达与5-FU 和卡培他滨的疗效成正相关,TP 高表达且β-tubulin Ⅲ低表达的胃癌患者对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疗效明显提高,可达80% 以上,OS 也明显延长[9];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 能够有效评判胃癌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10]; 胃癌中胸苷酸合成酶( thymidylate synthase,TS) 高表达与以5-FU 为主化疗敏感性下降有关[11]。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4 2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ASCO2013:手术诱发的胃癌腹膜转移及其术中治疗

 背景:大量的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D2胃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出现腹膜转移。这些转移细胞的来源及其治疗仍不明确。我们评价了手术诱发腹膜转移的机制,确定了合适的术中治疗。

  方法:(1)对102名胃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胃切除术。胃切除术前后收集腹膜灌洗液。采用细胞学、RT-PCR和细胞培养方法确定肿瘤细胞的存在。采用Ki-67染色评价肿瘤细胞的增殖潜能。通过将细胞注射入NOD/ShiJic-scid小鼠的腹膜腔评价其致瘤能力。(2)接受根治性D2胃切除的50名临床T3(SE)或T4(SI)进展期胃癌患者在一项II期试验中前瞻性接受术中高温腹膜内化疗(HIPEC)。HIPEC是将50 mg CDDP、10 mg MMC和1000 mg 5-FU溶解于5L盐水之中,在42–43C° 保存30 分钟。

  结果:(1)胃切除术前取得的102例腹膜灌洗液标本中, 57例早期和进展期肿瘤患者的标本不含CEA或CK20的mRNA扩增产物或肿瘤细胞。这57例标本中,术后在35名患者中检出了CEA或CK20 mRNA,在24名患者中发现了活性的肿瘤细胞。所有24例的活性肿瘤细胞显示Ki-67阳性,提示增殖活性。经过培养的活性肿瘤细胞灌入NOD/ShiJic-scid小鼠的腹腔后生长为腹膜肿瘤结节。(2)50名患者符合II期临床试验资格。全部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92.4%。pT2(ss,12名),pT3(se,35名)和pT4(si,3名)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0.0%、92.3%和100%。仅有2名患者(4%)出现腹膜复发。

  结论:根治性胃切除术中活性的致瘤肿瘤细胞播撒进入腹膜腔。根治性D2胃切除术后的腹腔内HIPEC有效防止了腹膜转移,可能因此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4 2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CSCO2014:晚期胃癌腹膜转移的处理对策

胃癌中腹膜转移约占40%~50%,胃癌腹膜转移自然病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3.1个月,预后极差,如不予以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但目前为止,并无行之有效的国际认可的标准治疗方案,因此胃癌腹膜转移的诊疗模式值得深入探讨。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仍然是Paget提出的“种子——土壤学说”,即单个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这些游离的肿瘤细胞分散于腹腔液中,肿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引起腹膜发生纤维化等变化,为腹膜转移提供“土壤”,肿瘤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通过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CD44等直接相互作用,打开腹膜间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到达腹膜间皮的细胞外基质,通过整合素等引起基质降解,肿瘤细胞侵袭进入间皮下层,继续浸润性恶性生长。

http://www.cmt.com.cn/show/index/2375/5401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4 21: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与爱有别 于 2014-11-24 21:53 编辑

腹腔灌注治疗是另一种临床常用的胃癌腹膜转移治疗方法,由于腹膜血浆屏障,紫杉醇等大分子药物腹腔灌注能维持腹腔内高浓度,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腹膜转移病灶。然而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腹腔化疗中腹腔液中药物的组织穿透力有限,即使在热灌注化疗情况下药物的有效作用深度不过2~3mm。因此配合全身系统化疗可有效针对腹腔灌注化疗无法触及的微转移灶,并有效控制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日本学者J. Kitayama等的研究纳入了40例晚期腹膜转移胃癌患者(21例原发腹膜转移、13例腹膜复发及6例腹腔癌细胞检测阳性),给予紫杉醇联合S-1治疗。紫杉醇静脉注射50mg/㎡和腹腔灌注20mg/㎡(第1天和第8天),S-1口服80-120mg/day(连续14天后间隔7天为一周期)。结果显示:S-1+紫杉醇经静脉、腹腔内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总反应率达56%,恶性腹水消失/减少率达到63%,治疗后行腹水细胞学检查其阴性率高达86%,中位生存期为580天,一年生存率达78%。基于该研究结果,目前已开展了该方案对比晚期胃癌一线标准化S-1联合顺铂(SP)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III期研究(PHOENIX-GC研究),计划入组180例患者,已完成入组,期待该研究结果能进一步证实S-1联合紫杉醇经静脉、腹腔内联合治疗对于腹膜种植转移患者的疗效,为改善其预后带来转机。

S-1中的CDHP(吉美嘧啶)在肿瘤内和腹膜腔中均具有良好的移行性,从而保证了S-1所释放的5-FU能够在肿瘤内和腹膜腔中长时间维持有效的浓度。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接受S-1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日本K.Yoshida教授等开展的随机对照III 期临床研究(START)的最新数据分析表明,转移性胃癌患者可以从S-1联合多西他赛(DS)治疗中获益。纳入研究的635例患者中,D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12.48个月,S-1单药治疗组为10.78个月。亚组分析显示,DS组可显著改善无可测量病灶患者的OS(17.9个月 vs. 12.0个月, p=0.0127),而其中有76%的患者为腹膜转移患者。提示DS方案可改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4 2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在既往接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S-1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SL)的疗效与S-1联合顺铂(SP)相似,SL联合奥沙利铂(SOL)则在毒性反应可耐受的情况下疗效优于SP。

此项研究共纳入145例既往因晚期胃癌接受化疗的患者,并等比例随机给予SL、SOL或SP治疗。主要终点为应答率(RR),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共有142例患者被纳入有效性分析,SL、SOL和SP组分别为47、47和48例。SL、SOL和SP组的确认RR分别为43%、66%和46%(SL对SP,P = 0.837;SOL对SP,P = 0.063);DCR分别为74%、100%和83%(SL对SP,P = 0.324;SOL对SP,P = 0.0057);中位PFS分别为4.2、8.3和5.6个月(SL对SP,HR = 1.08,P = 0.764,SOL对SP,HR= 0.60,P = 0.054)。随访18.8个月后,中位OS分别为15.4、21.6和12.6个月(SL对SP,HR= 0.83,P = 0.443,SOL对SP,HR = 0.51,P = 0.011)。3/4级毒性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食欲减退、腹泻和口腔炎。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4 2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2009年日本的Ishigami等在《肿瘤学年鉴》上发表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腹膜内置入输注泵进行DTX腹膜内灌注化疗,同时联合DTX+S-1常规化疗治疗腹膜转移胃癌患者,患者1年生存率达到78%,中位生存时间达到了一年半以上(580天)。如果腹膜转移治疗的效果好,可以对原发病灶进行切除,患者将获得更好的预后。在北山丈二教授的Ⅱ期研究中,纳入了100例患者,其中P3期72例,恶性腹水64例。经治疗,患者的1年生存率达到80%,中位生存期为23.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62例经腹腔灌注化疗后有效行手术,中位化疗周期是3个,76%的患者达到R0切除,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个月(未手术23个月);恶性腹水患者经治疗腹水消退,50%以上得以手术,中位生存时间为26.4个月(恶性腹水19个月)。

  对于恶性腹水的晚期胃癌患者,仅单纯抽出腹水往往并未提高其生存,北山丈二教授采用CART(cell-free and coucetrated ascites Reinfusion therapy)系统,将腹水抽出过滤再回输给患者。研究显示,患者经过CATR治疗,腹水减少、体重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尿量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且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4 22: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QQ截图20141123211625.jpg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4-11-26 19: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奥沙利铂不良反应

本帖最后由 与爱有别 于 2014-11-26 20:04 编辑

http://www.yaoliwang.com/medicine/119FB3F040E78D43/at
【不良反应】
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使用期间,可观察到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腹泻,恶心,呕吐以及黏膜炎)、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神经系统反应(急性,剂量累积性,外周感觉神经病变)。总体上,这些不良反应在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5-氟尿嘧啶,亚叶酸时更常见、更严重。
下列表格中显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来自转移癌治疗和辅助治疗所进行的临床研究(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治疗组分别包括416和1108例患者),以及来自上市后经验。
表格中显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采用下列标准定义的:很常见(>1/10),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少见(>1/10,000,≤1/1,000)以及极少见(≤1/10,000),包括个例。表格后给出了更详细的信息。
根据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反应
很常见
常见
不常见
少见
给药部位情况
注射部位反应+



*渗漏可能引起局部疼痛和炎症,后者可能很严重并引起并发症,尤其是当奥沙利铂通过外周静脉途径输注时(见【注意事项】中“特殊警告和特殊使用注意事项”)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面色潮红


全身异常*
发热+++,疲劳,过敏/过敏性反应++,无力,疼痛,体重增加(辅助治疗)
胸痛,体重减轻(转移癌治疗)

免疫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常见过敏反应例如皮疹(尤其是荨麻疹),结膜炎,鼻炎。
常见过敏反应包括支气管痉挛,血管性水肿,低血压以及过敏性休克。
+++发热很常见,包括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或不合并发热)或免疫源性
中枢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异常*
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头痛,感觉异常
头昏,运动神经炎,假性脑膜炎

构音障碍
胃肠道异常
腹泻,恶心,呕吐,口腔炎,黏膜炎,腹痛,便秘,厌食
消化不良,胃食道返流,呃逆
肠梗阻,小肠梗阻
结肠炎,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腹泻
代谢营养异常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肌肉骨骼异常
背痛
关节痛,骨痛


血小板、出血及凝血异常
鼻出血
出血,血尿,血栓性深静脉炎,肺栓塞,直肠出血.


精神异常

抑郁,失眠
紧张

防御机制异常
感染



呼吸系统异常
呼吸困难,咳嗽
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
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异常
皮肤异常,脱发
皮肤剥脱(例如手足综合征),红斑疹,皮疹,过度出汗,皮肤附属组织异常


影响其它感觉器官的异常
味觉异常

耳毒性

肾脏以及泌尿系统异常

排尿困难,尿频和排尿异常


眼睛异常

结膜炎,眼睛功能异常

视力敏度一过性减低,影响视野的异常,视神经炎。
血液系统*
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生化
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胆红素升高,血糖异常,LDH升高,低钾血症,肝脏酶水平升高
(SGPT/ALAT,SGOT/ASAT)
血清钠异常
血液系统*
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烧/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败血症(例如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明确的感染)
生化
血液肌酐水平升高


*详见下面部分
**见【注意事项】中“特殊警告和特殊使用注意事项”。
肝胆异常
极少见(≤1/1000):肝窦阻塞综合征,又称为肝静脉阻塞性疾病,或与此类症状相关的包括紫癜性肝病、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和窦周纤维化在内的组织学异常。由此,临床表现可能包括门静脉高压症和,或转氨酶升高。
血液学毒性作用
发生各级别毒性的患者百分率
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使用
每两周剂量:85mg/m2
转移癌治疗
辅助治疗
所有级别
3级
4级
所有级别
3级
4级
贫血
82.2
3
<1
75.6
0.7
0.1
中性粒细胞减少
71.4
28
14
78.9
28.8
12.3
血小板减少
71.6
4
<1
77.4
1.5
0.2
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烧
5.0
3.6
1.4
0.7
0.7
0.0
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败血症
1.1
0.7
0.4
1.1
0.6
0.4
胃肠遭毒性
发生各级别毒性的患者百分率
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使用
每两周剂量:85mg/m2
转移癌治疗
辅助治疗
所有级别
3级
4级
所有级别
3级
4级
恶心
69.9
8
<1
73.7
4.8
0.3
腹泻
60.8
9
2
56.3
8.3
2.5
呕吐
49.0
6
1
47.2
5.3
0.5
黏膜炎/口腔炎
39.9
4
<1
42.1
2.8
0.1
需要使用有效的止吐药进行预防和/或治疗。
严重的腹泻和/或呕吐可能引起脱水,麻痹性肠梗阻,小肠阻塞,低钾甲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肾脏功能的损害,尤其当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使用时(见【注意事项】中“特殊警告和特殊使用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
奥沙利铂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周感觉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或/和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有痛性痉挛,通常遇冷会激发。这些症状在接受治疗的病人中的发生率为95%。在治疗间歇期,症状通常会减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
病人症状持续的时间,疼痛和/或功能障碍的发生程度是进行剂量调整的指征,甚至有时需要中止治疗(见【注意事项】中“特殊警告和特殊使用注意事项”)。
功能障碍包括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这种症状可能与感觉障碍有关。当累积剂量接近850mg/m2(或10个周期)时,出现持续症状的危险性接近10%,当累积剂量约为1020mg/m2(或12个周期)时,可达20%。
在大多数情况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停止后可以得到改善或完全消退。
在结肠癌的辅助治疗中,治疗终止6个月后,87%患者不再有任何症状或者仅有中度症状。在超过3年的随访后,大约3%的患者仍存在持续的、中度的感觉异常(2.3%)或者仍有可能影响日常活动的感觉异常(0.5%)。
已有关于应用奥沙利铂后出现急性神经感觉症状的报道(见【药理毒理】中“临床前安全性研究资料”)。这些症状通常在服药后几小时内出现,多发于遇冷空气时。症状特征表现为一过性感觉异常、感觉迟钝或感觉减退,或有可能发生急性咽喉感觉异常综合症。该综合症(其发生率约为1%和2%)主要特征是伴有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的主观感觉,但并无任何呼吸困难的客观征象(无发绀和缺氧症发生),也不伴有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无哮鸣和喘鸣)。也曾报道出现颌痉挛、舌部感觉异常以及随后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和胸闷等症状。
虽然发生以上症状时,可以给予抗组胺药和支气管扩张剂,但即使不做任何处理,这些症状也可以迅速逆转。在以后的治疗中延长输注时间可以减少症状的发生率(见【注意事项】中“特殊警告和特殊使用注意事项”)。
奥沙利铂治疗期间还有其它神经学上的症状一如发音困难、腱反射消失及Lhermitte's征等的报道。还有视神经炎的个例报道。
过敏反应:
根据患者(%)和级别的发生率
奥沙利铂与5-氯尿嘧啶/亚叶酸联合使用
每两周剂量:85mg/m2
转移癌治疗
辅助治疗
所有级别
3级
4级
所有级别
3级
4级
过敏反应,过敏
9.1
1
<1
10.3
2.3
0.6
【禁忌】
奥沙利铂禁用于以下病人:
·已知对奥沙利铂过敏者;
·哺乳期妇女;
·在第1疗程开始前已有骨髓抑制者,如: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在第1疗程开始前有周围感觉神经病变伴功能障碍者;
·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
【注意事项】
特殊警告和特殊使用注意事项
奥沙利铂应在专门的肿瘤机构内应用,并在有经验的肿瘤医生的监督下使用。
用于孕妇时,请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对中度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尚缺乏足够的安全性研究的资料。因此,此类病人用药前应该权衡利弊。此种情况下,必须密切监测肾功能,并按照毒性大小调整剂量。
·对于有铂类化合物过敏史的病人,应严密监测过敏症状。一旦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并禁止在这些患者中再用奥沙利铂。
·如有外渗发生,应立即终止滴注并采取局部处理措施以改善症状。
·应仔细监测奥沙利铂的神经系统毒性,特别是与其它有神经系统毒性的药物合用时。每次治疗前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后定期复查。
·如果以2小时内滴注完奥沙利铂的速度给药时,病人出现急性喉痉挛(见【不良反应】),下次滴注时,应将滴注时间延长至6小时。
·如果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感觉障碍、痉挛),那么依据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推荐以下方法调整奥沙利铂的剂量。
-如果症状持续7天以上而且较严重,应将奥沙利铂的剂量从85mg/m2减至65 mg/m2(晚期肿瘤化疗)或至75mg/m2(辅助化疗)。
-如果无功能损害的感觉异常一直持续到下一周期,奥沙利铂的剂量从85减至65mg/m2(晚期肿瘤化疗)或至75mg/m2(辅助化疗)。
-如果出现功能不全的感觉异常一直持续到下一周期,应停止应用奥沙利铂。
-如果在停止使用奥沙利铂后,这些症状有所改善,可考虑继续奥沙利铂治疗。
·应告知病人治疗停止后,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症状可能持续存在。辅助治疗停止后,局部,中度感觉异常或影响日常活动的感觉异常可能持续3年以上。
·胃肠道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建议给予预防性和/或治疗性止吐用药(见【不良反应】)。
·严重的腹泻和/或呕吐可能会引起脱水、麻痹性肠梗阻、肠闭塞、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肾功能损伤,特别当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时,发生这些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出现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1.5×l09/L或血小板<50×109/L),下一周期的治疗应推迟,直到血液学指标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在奥沙利铂初次治疗前或新一周期奥沙利铂治疗前要进行血象检查。
·应告知患者服用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后发生腹泻,呕吐、粘膜炎,口腔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情况的危险性,并与他们的医师有密切接触以保证一旦发生问题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之。
·如果发生粘膜炎/口腔炎,伴有或不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下次服药应推迟至粘膜炎/口腔炎恢复到至少1级,和/或中性粒细胞水平≥1.5×109/l。
·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或不联合亚叶酸(甲酰四氢叶酸))合用时,应根据5-氟尿嘧啶相关的毒性对其剂量作相应的调整。
·当腹泻达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达到3-4级(中性粒细胞<1×109/l)或血小板减少症达到3-4级(血小板<50×109/l)时,须将奥沙利铂临床应用剂量从85降到65mg/m2(晚期肿瘤化疗)或至75mg/m2(辅助化疗),并且相应调整5-氟尿嘧啶应用的剂量。
·如果有无法解释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如无痰性干咳、呼吸困难、肺泡罗音或可有放射影像学依据的肺浸润,应立即停止应用该药直到肺部检查确定已排除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可能为止(见不良反应)。
·如果不能确定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或门静脉高压症是由肝转移引起的,应考虑由奥沙利铂引起的极少见的肝血管异常的可能性。
配伍禁忌
·不得与碱性药物或溶液(特别是5-氟尿嘧啶,碱性溶液,氨丁三醇,含辅料氨丁三醇的亚叶酸类药品)。
·不要用盐溶液配制和稀释。
·不要与其它任何药物混合或经同一个输液通道同时使用(见【用法用量】中“使用时的特殊注意事项”)
·不要使用含铝的注射材料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