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新药来袭!首款变异P53激活剂彰显巨大潜力

  [复制链接]
24986 3 小曲 发表于 2022-7-12 18:18:34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淼淼

我们都知道,癌症其实是由人类体内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不过,面对可能潜在的基因突变风险,人体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在人体内有不少抑癌基因,一直在与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作斗争。具体来说,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两种类型的基因,一种是致癌基因,另一种是抑癌基因。

P53(也被称为T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于1979年被首次报道。最初发现时,曾一度认为P53基因是一种癌基因,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P53作为抑癌基因的功能才逐渐被揭示出来。P53被称为基因组的“守护者”,它在细胞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调节细胞代谢、细胞衰老、细胞凋亡,以及新近发现的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ferroptosis)等,可在细胞应激时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其编码的P53蛋白,会在人体内兢兢业业,寻找并修复那些被损伤的DNA,避免其带领细胞走向歧途成为癌细胞。
微信图片_20220712181743.jpg
P53的作用

那么,既然有P53这个“守护者”在,为什么人体的细胞还是会出现癌变呢?原因之一在于,P53的队伍中也会出现“叛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突变。有的P53突变后其编码的P53蛋白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也就失去了活性。此时的P53非但不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反而会助纣为虐,成为致癌的推手。比如,诱导对癌症药物的耐药性、促进肿瘤扩散、生长,抑制癌细胞凋亡、促进癌细胞内血管生成等。

研究发现,在大约50%的癌细胞中都发现突变P53的存在。因此,如何拯救“堕落”的守护者,使得P53恢复其原本功能,成了癌症药物研发的重要课题。

然而,P53被公认为是最难于靶向的靶点之一,其难点就在于:
  • 与传统的抑制剂开发不同,靶向P53药物是要重新激活基因而非抑制,就是让失活的“守护者”死而复生;
  • P53点突变的位置相对分散;
  • P53不是一个酶,所以没有演化出与小分子配体结合的疏水口袋。


此前已经有不少围绕P53靶点开发的靶向药,在恢复P53活性的路上栽了跟头。比如,曾经备受期待的Eprenetapopt(APR-246,有名PRIMA-1MET)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从机制上来说,Eprenetapopt能够重塑突变折叠错误的P53蛋白,将其重新激活为野生型结构,从而发挥其抑癌作用。这个机制不仅听上去神奇,在治疗P53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1b/2期研究中,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效果。但在2020年12月28日,Aprea Therapeutics公布,Eprenetapopt临床Ⅲ期研究并没有达到临床终点。

不仅是Eprenetapopt,2020年1月,诺华宣布停止了靶向P53基因的相关分子药物的开发;2020年6月,罗氏宣布针对P53基因的III期临床试验MIRROS失败;强生、赛诺菲、默沙东等顶尖药企都先后宣布暂停相关的研究项目。

因此,P53一度被认为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那么P53靶点真的无法成药吗?

今年ASCO年会上,PMV公司的PC14586似乎交出了一份看起来很不错的答卷。

PC14586是一款P53突变Y220C激动剂。P53突变体种类繁多,迄今为止已发现超过 25000个独特的P53突变,若是想要一刀切来解决所有的突变体,可能性并不大。所以,PC14586选择以P53众多热点突变中的Y220C突变来下手。PC14586通过选择性地结合P53 Y220C突变蛋白中存在的缝隙,并恢复P53野生型(正常)构象和转录活性,从而产生有效的临床前抗肿瘤活性。
微信图片_20220712181738.png
PC14586选择性地结合P53 Y220C突变蛋白中存在的缝隙,恢复P53野生型构象和转录活性

本次大会上PMV公布的PC14586首个人体研究(PYNNACLE)数据,该项正在进行的I期多中心研究评估了PC14586在携带P53 Y220C突变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初步疗效以及安全性等。

截至到2022年5月10日,41例[61%女性,中位年龄62岁(32-84)]P53 Y220C突变实体瘤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3;范围1至9)接受7个剂量组PC14586治疗:QD 150 mg(3例),QD 300 mg(3例),QD 600 mg(4例),QD 1150 mg(5例),2000 mg QD(7例),2500 mg QD(4例),1500 mg BID(3例)。(注:QD:1次/日;BID:2次/日)
微信图片_20220712181735.png
33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8例患者,也就是24%的患者达到PR(部分缓解):可确认PR(cPR)包含1例前列腺癌患者、2例卵巢癌患者、1例乳腺癌患者、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及1例小细胞癌患者,1例胰腺癌患者以及1例前列腺患者达到未确认PR(uPR)。多癌种也说明,未来P53激动剂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广谱抗癌药。
微信图片_20220712181732.png
基于研究者评估,高剂量组(总日剂量1150~3000 mg)的ORR(客观缓解率)达到了32%,25例疗效评估患者中有6例患者达到了PR。且研究者还观察到P53 Y220C循环肿瘤DNA(指肿瘤细胞体细胞DNA经脱落或者当细胞凋亡后释放进入循环系统,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减少和循环肿瘤细胞(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数量减少,进一步支持PC14586的靶向抗肿瘤活性。
微信图片_20220712181729.png
ORR

安全性方面,PC14586通常耐受性良好。在80.5%的患者中观察到治疗相关AE,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0(24.4%)例,包括谷草转氨酶升高(2.4%);谷丙转氨酶升高(4.9%);贫血(4.9%);中性粒细胞减少(2.4%)和血小板减少(2.4%)。表中未显示的3级和4级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分别为3级急性肾损害、低钾血症和肺炎,以及4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43.9%)和呕吐(26.8%),严重程度均为1/2级。
微信图片_20220712181724.png
不良反应

无论是广谱性还是安全性,PC14586均展现出初步效果。其实除了PMV公司之外,也有一些药企致力于P53靶点研发,比如德琪医药、亚盛医药、赛百诺等等。未来,这些后来者能否改变P53不可成药的命运还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成药,将意味着一款新的重磅靶向药物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我们也期盼这一天尽早到来。

3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22-7-13 11:33

累计签到:1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1]初来乍到
立言  高中三年级 发表于 2022-7-12 22:2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知这药什么时候有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认真的小强  高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22-7-13 07:3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可以前面三期都失败了,好可惜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向阳花123  大学四年级 发表于 2022-7-13 11:3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
这个靶点如果有突破性药物,实体瘤患者的福音。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